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它们可能引起从轻微感冒到重症肺炎在内的呼吸道感染。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2020年1月7日,在中国武汉发现了一种以前从未在人类中检测到的新型冠状病毒。这种病毒株已被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是2019年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原体。
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一种病原体,能够引起严重程度各异的呼吸道感染。为了涵盖病程的全部表现,人们创造了新冠肺炎(COVID-19)一词。更严重的肺部感染也被称为重症特异性传染性肺炎(SSCP)[1]。
新冠肺炎患者的最常见症状为发热39°C以上、乏力和干咳,有60-100%的感染者显示出这些症状[2] [3] [4]。少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痰、咯血、肌痛、头痛、咽痛和流涕。偶尔观察到胸痛、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值得关注的是,大约每10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意识模糊[2] 近來,氣味和味道的喪失也被描述為症狀。轻症感染可能具有自限性,会在几天内自愈[5],但病症也可能会在一周或更长时间发展并引起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败血性休克的重症疾病。这些患者的病情恶化迅速,因多器官衰竭死亡的风险很高。
诊断影像可能会显示下呼吸道的炎性变化,通常为双侧,可用来诊断肺炎[3] [4]。经常观察到磨玻璃样和实变阴影;而肺部空洞、离散肺部结节、胸腔积液和淋巴结肿大并非新冠肺炎的特征[6]。值得注意的是,胸部影像无病理发现并不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在约三分之一的新冠肺炎患者中发现了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淋巴细胞减少[2] [4]。
全身系统
- 发热
症状可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个别情况下,失去嗅觉或味觉可能为首发症状。 尚不清楚妊娠是否会增加感染 COVID-19 和/或导致重度症状的风险。但现有信息显示,风险似乎与在其他成人中相同。 如果症状为中度或重度,孕期出现问题(如早产、分娩早产儿和先兆子痫)的风险可能增高。需要更多信息来确认风险增高。 医生的评估 病毒鉴定测试 孕妇中 COVID-19 的诊断与非孕妇中的诊断相似。如果有发热、咳嗽、突然失去嗅觉或味觉,和/或呼吸困难,且曾暴露于该病毒,则可怀疑 COVID-19。 [msdmanuals.cn]
呼吸
- 咳嗽
症状可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个别情况下,失去嗅觉或味觉可能为首发症状。 尚不清楚妊娠是否会增加感染 COVID-19 和/或导致重度症状的风险。但现有信息显示,风险似乎与在其他成人中相同。 如果症状为中度或重度,孕期出现问题(如早产、分娩早产儿和先兆子痫)的风险可能增高。需要更多信息来确认风险增高。 医生的评估 病毒鉴定测试 孕妇中 COVID-19 的诊断与非孕妇中的诊断相似。如果有发热、咳嗽、突然失去嗅觉或味觉,和/或呼吸困难,且曾暴露于该病毒,则可怀疑 COVID-19。 [msdmanuals.cn]
新型冠状病毒是呼吸道病毒,它主要通过接触已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呼吸道飞沫,或通过接触其唾液或鼻涕而传播。为保护自己,勤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或肥皂和清水洗手,并避免与咳嗽或打喷嚏者密切接触。 干手器对杀死新型冠状病毒有效吗? 无效。干手器不能有效杀死新型冠状病毒。为了防止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应该经常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或用肥皂和水洗手。将手清洗干净后,用纸巾彻底擦干或用暖风干手器彻底烘干。 紫外线消毒灯能杀死新型冠状病毒吗? [who.int]
- 肺炎
肺炎疫苗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吗? 不能。肺炎疫苗,如肺炎球菌疫苗和乙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不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这一病毒是新的和不同的病毒,需要有专门疫苗。在世卫组织支持下,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开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这些呼吸道疾病疫苗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虽无效果,但我们强烈建议接种这些疫苗,以维护健康。 定期用生理盐水清洗鼻子是否有助于预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没有证据表明,经常用生理盐水冲洗鼻子可以防止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who.int]
- 喷嚏
新型冠状病毒是呼吸道病毒,它主要通过接触已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呼吸道飞沫,或通过接触其唾液或鼻涕而传播。为保护自己,勤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或肥皂和清水洗手,并避免与咳嗽或打喷嚏者密切接触。 干手器对杀死新型冠状病毒有效吗? 无效。干手器不能有效杀死新型冠状病毒。为了防止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应该经常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或用肥皂和水洗手。将手清洗干净后,用纸巾彻底擦干或用暖风干手器彻底烘干。 紫外线消毒灯能杀死新型冠状病毒吗? [who.int]
- 呼吸困难
症状可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个别情况下,失去嗅觉或味觉可能为首发症状。 尚不清楚妊娠是否会增加感染 COVID-19 和/或导致重度症状的风险。但现有信息显示,风险似乎与在其他成人中相同。 如果症状为中度或重度,孕期出现问题(如早产、分娩早产儿和先兆子痫)的风险可能增高。需要更多信息来确认风险增高。 医生的评估 病毒鉴定测试 孕妇中 COVID-19 的诊断与非孕妇中的诊断相似。如果有发热、咳嗽、突然失去嗅觉或味觉,和/或呼吸困难,且曾暴露于该病毒,则可怀疑 COVID-19。 [msdmanuals.cn]
检查
WHO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均针对需进行新冠肺炎检测的人群发布了详细标准。这些标准之间略有不同,且可能随着中国湖北省以外新冠病毒数据的更新及对可能传播途径的掌握而发生变化[7] [8]。除此之外,WHO还为新冠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编制了临时指南,并提供了可以进行检查的机构联系清单[9]。他们开发了一系列基因扩增检验方法(特别是实时RT-PCR方案),可以确认呼吸道样本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10] [11]。可以使用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也可以使用痰、气管内吸引物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对于重症和进展性疾病,强烈建议使用下呼吸道样本;对于轻症病例,尚无针对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样本的使用优先级建议。
此外,可从疑似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身上获取配对血清样本[9]。样本应在起病的第一周以及2-3周后收集,在出现有效的血清学检验方法后,就可以更可靠地诊断轻症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否发现常规的呼吸道病原体,都应进行新冠病毒的检测。关于新冠肺炎患者中合并其他感染的患病率所知甚少,其他病原体的存在并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9]。
任何疑似和确诊的病例都必须立即上报相关公共卫生部门。如果得到预期之外结果这也同样适用。需要强调的是,迄今为止所有已发布的检测方案仍在验证中。
治疗
当前尚没有直接针对这种病原体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已通过静脉输注和口服方式给新冠肺炎患者使用了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更昔洛韦、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2],但尚无有关此类措施疗效的数据。以往冠状病毒所致呼吸系统疾病爆发的经验也非常令人沮丧:没有发现对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和中东呼吸系统综合症(MERS)治疗有益的抗病毒药物[4]。
尽管如此,精心的支持治疗和对合并症的治疗是对患者有益的[2] [4]:
- 输氧治疗是最常使用的治疗方法,用于改善肺功能;也可能需要机械通气和体外人工膜肺(ECMO)。
- 广谱抗生素和可能采用的抗真菌药物被用来预防和控制合并感染。
- 皮质类固醇已得到应用。它们可以减轻肺部炎症并预防呼吸衰竭,但也会影响许多其他生理和病理过程。
- 此外,任何器官功能的恶化(例如急性肾损伤)都需要得到高度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预后
迄今为止收集到的临床和流行病学数据表明,老年人(特别是有合并症的)的重症风险更高[4]。目前估算重症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2-5%[1],但重症在新冠肺炎中的总体比例仍有待确定。
关于任何患者的个体预后,Chen等人指出,预后较差者的特征与MuLBSTA评分相符,该评分是预测病毒性肺炎死亡率的早期预警模型[2]。这个模型将出现多叶浸润、低淋巴细胞计数、细菌合并感染、个人吸烟史、高血压和高龄视为不利的预后因素[12]。
病因
Lu和同事了解了新冠病毒的深入表征,并提供了病原体的全长基因组序列[13]。根据它们的系统进化分析,新冠病毒属于β冠状病毒属和SARS样冠状病毒亚属。另一种著名的SARS样冠状病毒是SARS-CoV,它在2002年至2004年之间引起了SARS的大流行。由于它们之间的相对密切关系,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冠状病毒研究小组已提出将SARS-CoV-2作为引起新冠肺炎病原体的适当名称[14]。
有趣的是,已发现新冠病毒与两种源自蝙蝠的SARS样冠状病毒关系比与SARS病原体的关系更紧密[13]。那么,我们是在谈论一个人畜共患疾病吗?实际上,新冠肺炎被描述为潜在的人畜共患病[1],但是意大利-巴西对病毒进化的研究表明存在中间载体:Benvenuto等人提出,这种病毒最初是由蝙蝠携带的,但在感染人类之前已经传播给了另一个至今未知的动物物种[15]。据推测,在中国武汉的海鲜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动物充当了中间宿主,使这种病毒在人类中出现[13]。这与先前的冠状病毒暴发有极大地相似性,即前述的SARS大流行和始于2012年的MERS暴发。蝙蝠已被确定为SARS-CoV和MERS-CoV的天然储库,而其他动物(即果子狸和单峰骆驼)则充当了中间宿主[16] [17]。
流行病学
当新冠病毒出现在中国的大都市武汉时,旅行者迅速将病毒携带到全国各地及境外,在更广阔的地理区域引发了次级传播链。2020年1月13日,泰国当局确认了中国境外的第一例病例。
WHO在2022年3月17日发布的疫情报告表明,全球当前的感染人数为 460280168 [18]。
必须及时确定被感染患者,防止疾病进一步传播。应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对策应对当前的疫情,并减少新冠肺炎造成的公共卫生风险。因此,WHO于2020年3月11日宣布了疫情大流行。
病理生理学
疾病传播通过飞沫传播或人与人之间的身体接触发生[1]。粪口传播也是一个可能的传播途径[18]。潜伏期的最短期限可能为两天,最长期限可能超过两周,因此应认真考虑病毒在症状出现之前传播给他人的可能性。尽管德国已经报道了无症状接触所致的感染,但后续信息推翻了原有结论,相应的病例研究也更新了结论[5]。因此,迄今为止尚无证据表明,患者在其出现症状之前具有传染性。也尚不知晓康复的患者可能会在多长的时间内传播病毒。
预防
减少急性呼吸道感染和传播风险的基本原则同样适用于新冠肺炎的预防。这些原则包括经常用肥皂洗手(尤其是在直接与病人或其环境接触后),以及避免与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密切接触。另一方面,建议有呼吸道症状的人与他人保持距离,咳嗽和打喷嚏时掩住口鼻,认真对待自己的个人卫生。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和可能接触新冠病毒的情况,应尽早就诊。通常,应尽量减少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与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接触。在医疗机构中,应严格执行感染预防和控制做法,并在必要时对这些做法予以加强。
在更大范围内,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减少病原体出现的可能性。武汉海鲜市场等活体动物市场为新传染病提供了理想的温床:动物与人类之间存在密切接触,两种物种所携带的病毒之间有广泛的遗传物质交换。这些条件大大增加了人类感染的可能性,并最终导致人传人。这是疫情大流行的两个先决条件。多年来这类动物市场遭到严厉的批评,这些批评是有根据的。但批评无济于事,这类市场上野生(可能濒危)动物的非法交易还在泛滥。
摘要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型传染病。这种病原体首先在中国湖北省被发现,随后,研究表明该病原体源于武汉市的野生动物市场。WHO已将当前的疫情评定为全球大流行。
截至今天,尚无针对新冠肺炎的疫苗。不同国家的科学家为疫苗的研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预计疫苗至少要再过一年才会面世。因此,有必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及早发现新冠肺炎,隔离和治疗病例,追踪接触史以及宣传与风险相称的社交疏远措施。
患者信息
2019-nCoV病毒的出现引起了极大恐慌,这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正在中国和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肆虐,引起轻症至重症呼吸道感染。建议采取预防措施,例如避免与任何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密切接触,出现类似流感症状时及时就医,并尽自己所知向医护人员提供信息。
由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通常被称为新冠肺炎,即“2019冠状病毒病”。症状通常在病毒暴露后的2至14天内出现,包括发热、乏力和咳嗽。一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肌肉疼痛、头痛、咽痛或流涕。虽然轻症感染通常会在几天内好转,但新冠肺炎也可能接续重症病程,并导致肺炎、休克并最终死亡。
由于新冠肺炎在临床上无法与其他肺炎区分开,因此需要患者提供准确的信息,这一点至关重要。患者需要告知最近的旅程、住院情况以及是否与可能有病毒暴露史的人发生过密切接触 患者的合作是抵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关键,它可以加快诊断,帮助及时采取措施并避免他人暴露在病毒环境中。如果确定有人疑似患上新冠肺炎,可以将其隔离、进行相应检测并根据需要接受支持性治疗。
参考
- Wu YC, Chen CS, Chan YJ. Overview of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The Pathogen of Severe Specific Contagious Pneumonia (SSCP). J Chin Med Assoc. 2020.
- Chen N, Zhou M, Dong X,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99 case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 Lancet. 2020.
- Huang C, Wang Y, Li X,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 Lancet. 2020.
- Wang D, Hu B, Hu C,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Jama. 2020.
- Rothe C, Schunk M, Sothmann P, et al. Transmission of 2019-nCoV Infection from an Asymptomatic Contact in Germany. N Engl J Med. 2020.
- Chung M, Bernheim A, Mei X, et al. CT Imaging Feature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Radiology. 2020:200230.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Evaluating and Reporting Persons Under Investigation (PUI).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hcp/clinical-criteria.html. Accessed March 12, 2020.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inical management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when novel coronavirus (nCoV) infection is suspected.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detail/clinical-management-of-severe-acute-respiratory-infection-when-novel-coronavirus-(ncov)-infection-is-suspected. Accessed March 12, 2020.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technical guidance: Laboratory testing for 2019-nCoV in humans. 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technical-guidance/laboratory-guidance. Accessed March 12, 2020.
- Corman VM, Landt O, Kaiser M, et al. Detection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by real-time RT-PCR. Euro Surveill. 2020; 25(3).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2019-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Real-Time RT-PCR Diagnostic Panel: Instructions for Use. 2020.
- Guo L, Wei D, Zhang X,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Predicting Mortality Risk in Patients With Viral Pneumonia: The MuLBSTA Score. Front Microbiol. 2019; 10:2752.
- Lu R, Zhao X, Li J, et al. Genomic characterisation and epidemiology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mplications for virus origins and receptor binding. Lancet. 2020.
- Gorbalenya AE, Baker SC, Baric RS, et al.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related coronavirus: The species and its viruses – a statement of the Coronavirus Study Group. bioRxiv. 2020:2020.2002.2007.937862.
- Benvenuto D, Giovannetti M, Ciccozzi A, Spoto S, Angeletti S, Ciccozzi M. The 2019-new coronavirus epidemic: evidence for virus evolution. bioRxiv. 2020:2020.2001.2024.915157.
- Mohd HA, Al-Tawfiq JA, Memish ZA.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origin and animal reservoir. Virol J. 2016; 13:87.
- Shi Z, Hu Z. A review of studies on animal reservoirs of the SARS coronavirus. Virus Res. 2008; 133(1):74-87.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Dashboard. https://covid19.who.int/. Accessed March 17, 2022.